
文章插图
1、亲蟹培育
选择生殖腺丰满,附肢齐全,活力强的雌蟹作为亲本 。用10~20立方米的水泥池或小型土池为培育池 。以新鲜的文蛤、方格星虫或者杂鱼虾为饵料,日投喂量为青蟹体重的10% 。一般水温在24~28℃,盐度19‰~26‰,日换水量为80%的条件下,经10~20天培育,多数雌蟹抱卵 。抱卵蟹再经10~12天培育,胚胎外观颜色由黄色变为棕黑色,镜检胚胎膜内幼体心跳在每分钟150次以上,预兆幼体即将破膜而出 。此时将抱卵蟹移入孵化池 。
2、幼体孵化
用容积为1立方米或2立方米的水泥池或玻璃钢水槽为孵化池 。经消毒处理后,加入过滤海水,同时投入一定数量的小球藻或扁藻和一定量的轮虫 。移入待孵的亲蟹后,缓缓充气 。移入池的第二天早上6~8点钟即可孵出幼体 。
3、幼体培育
用20~30立方米的水泥池或大型水槽作为幼体培育池 。幼体孵出后,停止充气20分钟,活力弱的幼体下沉池底,选出池水上层活力强的幼体移入培育池培育 。培育密度为每立方米2~4万尾 。青蟹幼体破膜出来为蚤状幼体,要经过六期发育变态才变成仔蟹 。前五期为蚤状幼体期,第六期为大眼幼体,由大眼幼体蜕壳变态为仔蟹 。
幼体培育的全过程,环境因子的适宜范围pH值在7.8~8.4之间,盐度为20‰~26‰,水温在24~30℃之间 。各项因子要相对稳定,任何一项急剧变化都会引起幼体死亡 。充气量的调节,在蚤状幼体I期至IV期为弱充气蚤状幼体V期稍加强大眼幼体及仔蟹期为强充气 。
培育期间各期幼体池的换水量及换水网目为蚤状幼体I期至II期每日添加水,其量为总水量的20%蚤状幼体III~V期每日换水30%~40%,换水网目为80目,大眼幼体期日换水量50%~60%,使用网目为40目,仔蟹期日换水量为60%~70%,使用网目为18目 。
青蟹幼体破膜出来后即需摄食饵料,培育过程的饵料系列为蚤状幼体I~II期,投喂轮虫,日投饵量蚤状幼体I期为每尾幼体24个,蚤状II期为每尾幼体30个蚤状幼体III~V期投喂卤虫无节幼体,蚤状III期日投喂量为每尾幼体40个,N期为每尾幼体80个,V期为每尾幼体100个大眼幼体期和仔蟹期投喂杂鱼虾肉或文蛤肉的肉糜,日投喂量大眼幼体期为幼体体重的200%,仔蟹期为幼体体重的300% 。
幼体培育的全过程均加入小球藻或扁藻 。使池水呈浅绿色,一方面作为饵料的补充,另一方面可调节水质,使幼体环境相对保持稳定 。在水温24~20℃之间,从蚤状幼体I期至仔蟹I期约需23~25天完成变态过程 。在幼体培育过程中,要经常镜检幼体生长发育情况,做好日常记录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。同时要定期投放防菌类药物预防疾病发生 。
【锯缘青蟹人工育苗技术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