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林外史真儒形象 列举三位


儒林外史真儒形象 列举三位

文章插图
正面典型:王冕 杜少卿 庄尚志 虞育德 迟衡山
王冕 (第1回)
(一)主要事件:
辍学放牛、湖边画荷、拒赴官约、指陈八股之弊、躲官会稽山
(二)王冕性格特点:他懂事孝顺,勤奋好学,有卓越的才华,而且性情孤傲、蔑视权贵,格调高卓,磊落洒脱 。
1、懂事孝顺,勤奋好学
2、性情孤傲,蔑视权贵
杜少卿(第31-33回)
(一)总体评价:洁身自好、真儒明贤的代表 。他蔑视科举,淡泊名利、无视礼教,与妻子携手游山饮酒,追求道德与才华的名士文人 。
(二)杜少卿性格特点:
1、淡薄功名,傲视权贵,讲究“文行出处”,对朝政有清醒的认识 。
2、对妇女尊重,反对歧视和摧残
3、讲求传统的美德 。
4、敢于向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挑战
庄尚志(第35回)
特点:无心仕途,专门闭户着书、悠然自得 。
事件:修建和祭祀泰伯祠、辞退朝廷征辟、拒见世俗小人、官僚乡绅
虞育德 (第36-37回)——贤人”、“真儒”,泰伯祠的主祭 。
性格特点:
一生淡泊安详的虞博士,其人生态度更多地接近道家 。他不慕功名,与人为善,顺其自然,做事光明正大 。既不热衷于功名富贵,又不因不满恶浊而激为狂狷,而是进一步采取超脱的态度,襟怀冲淡,自然浑雅 。给他官做他也做,不标榜清高而推辞,不过分热衷而狂喜,也不用堂皇言辞以自饰 。
四十岁中举前,他也是过着乡村塾师的清苦日子,妻子有病,他的“馆钱不能买药医,每日只吃三顿白粥” 。他安贫乐道,心态无不足而安详和乐,颇有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……而不改其乐”孔颜乐处的意味 。
迟衡山:
性格特点:
【儒林外史真儒形象 列举三位】强调“礼乐兵农”,幻想用古礼古乐来挽救世道人心 。他的最高理想是经史上的“礼乐兵农” 。
儒林外史真儒形象 列举三位
《儒林外史》的后半部,出现了一批“真儒”,他们是庄绍光、迟衡山、杜少卿、虞博士等人 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:通晓经史,关心实学,鄙视功名富贵,君臣有道便出仕,朝纲败坏便归隐,努力保持独立人格 。《儒林外史》的第一回,并没有立刻叙述小说中各位主角的故事,而是以一位末的历史人物王冕作引子 。作者的用意是开宗明义地将蔑视功名富贵的王冕作为儒林的榜样 。